宇宙邊際


宇宙邊際

(宇宙邊際的類星體是甚麼?與宇宙捷徑有關嗎?……)

類星體

類星體又稱為似星體、魁霎或類星無線電源,這種天體通常分布於宇宙邊際,就連距離兩百億光年的地球也可以清楚的看見它,亮度極高,而且也具有非常大的紅移。類星體其實是個活動星系核,釋放出X射線,所以有可能與黑洞(詳見本書第十篇)有關,以下是天文學家對於它的各種推論:

1.黑洞假說-類星體的中心是一個巨大的黑洞,不斷吞噬周遭物質。

2.白洞假說-與黑洞一樣,但卻源源不斷的輻射出能量和物質。

3.反物質假說-認為類星體的能量來源於宇宙中的正反物質的湮滅。

4.巨型脈衝星假說-認為類星體是巨型的脈衝星,磁力線的扭結造成能量的噴發。

5.近距離天體假說-並非處於遙遠的宇宙邊緣,而是在銀河系邊緣高速向外運動

6.超新星連環爆炸假說-在核部的恆星密度大,在極小的空間內經常有超新星爆炸

7.恆星碰撞爆炸-認為起初宇宙較小時代,星系核密度大,常發生恆星碰撞爆炸。

(以下是各種類星體,前四項與宇宙捷徑有關)

         





       









3C 48-離我們約50億光年(左)
    







   

3C 196-有可能是與反宇宙的接觸點(左)












3C 273-有可能是黑洞(左)
 










3C 9-有可能是白洞(左)



各式各樣的類星體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紅移:是指物體的電磁輻射由於某種原因波長增加的現象,在可見光波段,表現為光譜的譜線朝紅端移動了一段距離,即波長變長、頻率降低。相反的,波長變短、頻率升高的現象則被稱為藍移。紅移最初是在人們熟悉的可見光波段發現的,隨著對電磁波譜各個波段的了解逐步深入,任何電磁輻射的波長增加都可以稱為紅移。對於波長較短的γ射線、X-射線和紫外線等波段,波長變長確實是波譜向紅光移動;而對於波長較長的紅外線、微波和無線電波等波段,儘管波長增加實際上是遠離紅光波段,這種現象還是被稱為「紅移」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活動星系核: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。這些星系顯得比普通星系活躍,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,人們將它們稱為活躍星系。活躍星系核是這些星系明亮的核心部分,尺度通常在1光年上下,只佔整個活躍星系的很小一部分。但由於其光度大大超過宿主星系,因此活躍星系核通常也指整個活躍星系。另外亦有研究顯示活躍星系核的能量可能源自星系碰撞,這種情況下通常可當作是有黑洞存在於星系核心的證據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脈衝星: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(詳見本第九篇)。中子星具有強磁場,運動的帶電粒子發出同步輻射,形成與中子星一起轉動的無線電波束。由於中子星的自轉軸和磁軸一般並不重合,每當無線電波束掃過地球時,就接收到一個脈衝。







宇宙邊界

(下圖是本書作者對宇宙邊界的假想理論之一,僅供參考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宇宙外有可能是天堂,宗教中的神佛所處之地,如下圖: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